“母亲生我在台湾岛
基隆港把我滋养
我紧紧偎依着老海员,
听他讲海龙王。
我盼望 我盼望 快快见到你
俏丽的基隆港。”
一说到基隆*,
厦门人天然而然就会想到《鼓浪屿之波》裏熟习的歌词。
四百年沧桑巨变,
这裏曾是闽南人纵横大海的中转站,
这裏曾是欧洲人西风东渐的商业点*,
山海相拥的雨都、煤港*,
俏丽迷人的基隆。
* 基隆:明代称作“鸡笼”。相传昔时往来两岸的闽南渔民,认为基隆外海的岛屿(社寮岛,今和平岛)、山丘(基隆
山),形似故乡养鸡的竹笼,是以把这裏叫做“鸡笼”。
光绪初年,福建总理船政大臣沈葆祯对台湾从新进行行政计划,在鸡笼设“厅”(级别相当于县),并以为鸡
笼是“基地昌隆”,定名“基隆”。
* 圣萨尔瓦多城:1626年,西班牙提督卡利尼奥带领三百名流战士兵进占社寮岛,并构筑圣萨尔瓦多城做为同汉人和日本的
商业据点。1642年,据守社寮岛的西班牙人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部队打败,停止占据基隆17年的汗青,
退出台湾。
* 雨都:因为基隆处于台湾岛最北端,特别的地舆情况,形成了常年多雨的气象,是以被称为“雨都”、“雨港”。
* 煤港:基隆曾经是台湾煤储量最多的地域。
1876年,沈葆祯聘任英国人翟萨为矿师,在基隆市八斗子设立了台湾第一座官办煤矿。
此外,台湾第一条铁路的起点也在基隆,个中基隆狮球岭地道全长235米,耗时30个月(1888年春-1890年夏)
才得以凿通。
鼓浪屿遥对的基隆港,俏丽迷人
昔时看到基隆山的大陆渔民、海商,心中是不是涌起了“思乡曲”。
“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”
俏丽的宝岛,似乎永远不缺美食的诱惑!
说到基隆,天然要说“呷”海鲜的好地点——碧沙渔港。
基隆东北角的碧沙渔港,背山面海,宽敞的泊车场内老是人头攒动。
走进港内,半是餐馆、半是渔市,
选好一家“对眼”的餐馆,店裏的小弟或小妹便开端陪你一路逛渔市,
摊位上,远洋、近海,各种各样的海鲜,必定令你食指大动,
估量丐帮洪老爷子到了这裏,也迈不动步子!
选好食材,回店坐等,
纷歧会儿,各式生猛海鲜就要祭满你的“五脏庙”了!
上一页12下一页在本页阅读全文